节能减碳的标语(节能减排的内容【文化·生活】节能降碳 你我同行)
节能降碳 你我同行
编者按:
7月10日至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节能降碳,你我同行”。7月12日被定为202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是从节俭的角度出发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我们应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生活细节的一点一滴做起,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节约一切能源和资源……这些点滴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低碳生活 从点滴做起
饮食篇
一、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许多家庭聚会图省事,经常会用到一次性筷子和塑料桌布,节省清洁时间。酒店商家虽然在餐桌上摆放着可重复使用的普通筷子和方便筷子,顾客根据需要自取。这时如果有顾客需要打包带走时,店主依然会“贴心”地为顾客准备一次性餐具。假设每人每餐用2个纸餐盘,全国每年就将用掉纸餐盘28000亿个!
解决方案:一次性桌布和快餐盒多为石化燃料产品,资源依附度高,使用后产生的垃圾长期不易分解,燃烧则会污染空气。建议广大市民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二、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解决方案:“光盘行动”贵在持之以恒。杜绝餐桌浪费,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张餐桌开始,商家不仅要讲究经济效益,更要注重节约,对“舌尖上的浪费”主动监督提醒,让珍惜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
穿衣篇
一、选择天然面料服装
别小瞧了衣服的碳排放量,任何一件衣服,从它还是庄稼地里的棉花、亚麻开始,就会消耗无数资源。它要经过漂白、染色的工艺才能变成纱线、面料,经历成衣制作、物流和使用后,最终被焚烧、降解,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有碳排放发生。
解决方案:要成为“低碳达人”,首先就要选择天然面料服装,远离化纤类服装。研究发现,一件纯棉衣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7千克,一件化纤衣物则高达47千克。
二、避免频繁购买衣物
喜欢买衣服的你,总是看到各类款式的衣服,不能自控地快速买到手,特别是方便快捷的网购出现,让服装购买足不出户,在此情况下经常冲动购买很少使用的衣物,带来了巨大的浪费,甚至伴有环境污染及生产安全等问题。
解决方案:把减少服装购置作为推动生活绿色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合理搭配,将同一件衣服穿出不同风格,增加衣服的利用率,废旧的衣物还可以通过爱心工程转赠别人。
三、废旧衣服可循环利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闲置衣物。这些闲置衣服有点“鸡肋”,放着没用,扔了又可惜。
解决方案:旧衣服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经过处理还能做成废纺类产品如农业大棚保温毯、家具包装毯、路基布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有计划地做好旧衣服回收箱的设置与布点工作,比如在小区、街道统一地点设置,给公益组织的旧衣回收箱设计统一标识,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等。
住房篇
一、环保材料装修房子
随着环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更多家庭装修都倾向于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室内环境。在装修过程中,选择环保材料可以实现绿色低碳的家居环境。装修材料、施工工艺、家具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家庭装修的绿色等级。
解决方案:除了节电、节水、节气等这些生活小细节之外,在施工过程中提倡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也可以大幅减少材料浪费,节省施工成本等,也是一种珍惜资源的生活态度。
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家庭既是产生垃圾的源头,也是垃圾分类最重要的一环。然而,绝大多数市民都没有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处理的概念,而是将所有垃圾,包括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一并处理掉。从环境保护角度看,生活垃圾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解决方案: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政府可以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推广,出台相应政策和办法引导市民投放垃圾时按垃圾分类标志投放至指定地点和容器,循环利用废旧物品以节省资源营造绿色环境。
出行篇
一、低碳出行少开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尾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身心健康和城市空气污染,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解决方案:短距离的情况下选择步行或者骑单车的方式出行;当要远行时可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如果和别人出行时几人可以拼车,减少空座率,这样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也有益于朋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情感。
二、旅行自带日用品
在旅行过程中洗漱用品是每天都会使用的生活用品,出门在外,准备好洗漱用品是很重要的。牙膏、牙刷、水杯、沐浴露、洗发水、毛巾都是每天需要使用的东西。酒店提供的用品是一次性消费用品,无法重复使用,污染环境。
解决方案:鼓励公民旅行时随身携带洗漱用品,减少使用酒店一次性用品,选择低碳、文明的方式旅游,不随手乱扔垃圾,自带垃圾袋主动回收,自觉保护景区生态与人文环境。
低碳生活小常识
1.随手关灯、关开关、拔插头;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
3.不坐电梯爬楼梯;
4.尽量不用塑料袋;
5.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
6.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者出行;
7.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
8.建议使用竹制家具;
9.定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10.定期清洗空调,可以省不少电;
11.能用92号汽油的机动车,不必盲目使用95号汽油;
12.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气不仅会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13.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14.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15.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账算起来还真不小;
16.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17.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米水;
18.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19.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20.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21.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22.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甘肃日报编辑综合整理)
环保新风向
文\郑晶杰
在我的生活细节中,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早已成为当下的新标杆。衣食住行的每一处都离不开低碳环保的标签。
随着大数据社群意识的普及化,我和身边的小姐妹,都很喜欢分享自己的社交平台,将自己穿过次数不多的衣物,整理成穿搭合集,自己的账号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二手衣物,同时参与进二手衣物的流转。促进更多的二手衣物发挥真正的价值,再次被利用起来,将环保理念贯彻到底。
同时,节约粮食的光盘行动也早已深入我和身边人的生活当中。知道自己能吃多少,要吃多少,需要多少,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也许开始的过程会很困难,但点点滴滴的积累都是从个人的日常习惯开始。我的光盘行动开始后,我会习惯性地随手拍下自己的“光盘”照片,记录打卡当日的完成情况,并常用的游戏软件中,获取相应的绿色能量,既有趣又有意义。在每次上班需要自带午饭时,我也会自带餐具,提前准备好筷勺放入饭袋中;点外卖时,也会主动去选择点击“无需餐具”一栏,养成低碳环保的消费习惯,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在城市当中生活的我们,不仅见惯了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的情况,还会呼吸到大量的汽车尾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刺激气味,这对于在城市出行的每一位行路者来说,都是极为不适的。而低碳出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街道的路宽有限,所以我们可以选择骑行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穿梭于每一处街口,感受自由又随意的微风吹拂脸庞的惬意,提高通行时间和灵活度。如果遇到高温或低寒的时节,还可以选择搭乘地铁,吹吹免费的车厢空调。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也离不开我们的生存环境,更是需要我们用切实的行动去维护生存环境的生态安全。我们在这个绿色星球中不断地繁衍生息,用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与自然亲切对话,即使再微小的一个举动,也能溅起阵阵涟漪,由此感知绿色生活赋予我们的温暖和力量吧。
我的“低碳”生活
文\邓迎雪
盛夏酷暑时节,我的体力总有些跟不上,于是生活方式从步行上下班改为骑自行车。
我家离单位不远,骑自行车最多也就十五分钟左右。自行车骑行安全又环保,还能锻炼身体,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代步工具。在风清气爽的时节里,如果时间允许,我也依然很喜欢选择步行。
说起步行,还要从十年前说起。十年前,我做了一次手术,也深切领略到健康的重要性。于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成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些年,我爱上了跑步。也许是运动前后拉伸不到位,两三年后,我的膝盖总是隐隐作痛。从那以后,我停止了跑步,改成了上下班步行。就这样每天分四趟,共步行两小时。这个运动量对我来说刚刚好,还不挤占业余时间。
有次,朋友感慨地对我说,你的出行,真是符合当下倡导的低碳环保啊,属于绿色出行。
我也不禁笑了起来,人到中年,不知不觉地跟上了时代潮流。
我的“低碳”生活,不仅体现在出行,在家中的餐桌和厨房,也被我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前几天,我把家中吃饭用的餐具全换成了小号的盘子和碗。因为我发现,每次吃饭,挑食的儿子和正在减肥的老公,总是习惯性地剩下几口饭菜。粮食吃了不心疼,浪费总是可惜。
为了制止这种浪费习惯,我更换了小号餐具。这一招果然灵验,家里吃饭再也没有出现总是剩几口的现象。
作为家中做饭“大厨”,在饮食上,我也越来越主张纯朴自然,喜欢粗食杂粮,不喜欢精米白面。有次我从农村集市上买了一袋麦子,在郊外磨面作坊磨成了全麦面。虽然做出来的馒头黑了一些,但全麦面保留了糠层和胚芽,富含大量纤维,口感不错,对人体健康还十分有利。在我的科普下,家人也喜欢上了用全麦面做成的面食。
这些年,我还学会了做腌糖蒜、剁椒、玫瑰醋。夏天豆角便宜时,买上十几斤新鲜豆角晒成干豆角,到了冬天,这些干豆角可是做梅菜扣肉、烩菜的好食材。家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这样热衷于在厨房进行“创作”,对我来说,在忙碌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喜悦,自己做的食材还干净卫生、可口美味,是一种难得的快乐。
在喧嚣的闹市里,过自己喜欢的“低碳”生活,也是一种幸福。我喜欢回归纯朴和自然,也喜欢这种绿色环保、极简、贴近本心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