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

一、主要政策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节约能源的基础性法律,于1997年通过并于2008年修订。该法律规定了节约能源的基本原则、目标、责任、措施、监督管理等内容,为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的意识和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性法律,于1987年通过并于2015年修订。该法律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目标、责任、措施、监督管理等内容,为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行政性规章,于2021年9月发布并将于2022年1月起实施。该办法规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分解与落实、统计核算与监测报告、交易管理与市场建设等内容,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除了上述三部主要政策文件外,还有许多其他相关政策文件涉及到节能减排方面的内容。例如:

2016年发布并修订至2020年版的《全国低碳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左右,并分省份确定具体指标。

2017年发布并修订至2020年版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以上,并分省份确定具体指标。

2018年发布并修订至2020年版的《“十三五”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并分区域确定具体指标。

2020年发布并修订至2021年版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以上,并分省份确定具体指标。

2020年发布并修订至2021年版的《“十四五”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并分区域确定具体指标。

2021年发布并修订至2030年版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更新版》,明确提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左右,并分领域确定具体措施。

二、实施成效和问题

(一)实施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2016-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12.4%提高到15.9%,煤炭消费占比从64%降低到56.8%,清洁能源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16-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15年的2.7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14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3%,超过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有效。2016-2019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从2015年的0.67吨/万元下降到0.48吨/万元,累计下降28.4%,超过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2016-2020年,我国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76.7%提高到84.8%,PM2.5浓度从5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的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监督管理不严,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难度大。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清洁能源发展受到技术、成本、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难度大。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任务艰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任务艰巨。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仍然面临着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深层次问题的制约,以及区域协同、跨界传输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