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是节能减排的“旗舰种”
近日,美国航天局日前在社交媒体发文:“世界比20年前更绿了!”NASA通过Terra和Aqua两颗卫星的MODIS传感器数据分析发现,全球绿化面积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5%,相当于多出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
在这当中,NASA还专门提到,中国和印度成为了全球绿叶面积增加的主力军,尤其是中国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中国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增长超过16%。
中国绿化面积的增加,源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随着中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自上而下的决心和智慧正不断拓宽绿色发展之路。研究数据显示,过去17年,中国新增绿色面积的42%来自植树造林,32%来自农业。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去年发表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短短4年间,中国治理空气污染取得的进步“不管从哪种标准说都相当卓越”,而美国完成同样的任务用了数十年。联合国官员更是盛赞中国生态环境改善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快的背后,是中国的绿色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
中国除了发挥体制性优势,还有着市场优势、人口规模优势,即普通人所蕴含的力量,不过,发挥这种优势的前提是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曾经,在中国PM2.5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话语已凝聚起广泛的共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和词汇已被纳入联合国文件,联合国副秘书长兼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称赞这是“中国智慧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在节能减排中,有一个著名的活动,那就是“地球一小时”,即在约定的某一天某一刻,关灯一小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个活动得到了全球性的响应,不少公司、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普通人,都响应这个号召,关灯一小时。这个活动在也遭到了不少质疑,很多人认为关一小时灯,节约的能源,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于人类的总量来说,微乎其微,根本于事无补。从数量上看,的确如此,但是,这种全球性的公共活动,其本质不在于真的减少排放,而是起到唤醒公众,提升环保意识的作用。冰桶挑战也是如此,虽然往自己身上倒一桶冰水,并不能解决渐冻症的问题,但是,唤起的舆论关注,却可以实质性的帮助到这些病人。
不过,地球一小时,也有一些问题。问题出在传播功能太高,但实质性功能几乎没有,形式和实质分离得太厉害,甚至于形式和实质反而背道而驰,比如本来坐在办公室,只消耗照明用电,但关灯一小时,开车出去玩,反而消耗更多的能量、产生更多的排放。
现在,用户可以通过步行、骑共享单车、线下支付、网络购票、二手物品回收、生活缴费、电子发票等低碳生活方式积攒虚拟的“绿色能量”,在手机里种植虚拟树木。虚拟树木成长到一定阶段,支付宝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中国的甘肃、内蒙古等地种下一棵真实的树木,或划定相应面积的保护地。这种“虚拟—真实”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普通人与低碳生活方式产生更直接的连接,进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
从2016年8月支付宝正式推出“蚂蚁森林”项目至今,该项目已吸引了5亿用户,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
所以,此次中国绿化面积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网友们也纷纷表示,我也在蚂蚁森林里出了力,这绿化也有我的一份功劳!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显然比地球一小时仅仅关灯要直观得多,激励也强得多。
在动物保护中,有旗舰种的概念。旗舰种(flagship species)指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物种。旗舰种的选择并不完全基于生态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旗舰种未必是最珍稀、最危险、最宝贵的、而是注重它的公众号召力与吸引力,往往是最可爱的、最吸引人的。旗舰种有代表性,有利于唤醒、提升公众对保护动物的认识,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动物保护水平。比如,东北虎、大熊猫、白鳍豚、朱鹮等都是各自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他们未必是最珍贵的,但却是最能引发公众共鸣的。
所以,某程度上,在唤醒公众环保意识方面,蚂蚁森林这样的项目,提供了一种公众参与方式,通过实物与虚拟的连接,提升成就感,相当于节能减排行动中的旗舰种。
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可持续”如何与市场、企业的动机相结合,由此提供可持续、激励兼容的减排机制,这是一个大问题。蚂蚁森林正好提供了一种市场、企业目标与节能目标的激励兼容、相辅相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