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化工行业如何落实“双碳”目标

园区:制定“双碳”方案 响应能耗“双控”为实现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集中管理和提升化工企业规模优势,多地要求危化品生产企业入园率达50%以上,有些省份要求入园率达80%。国内大量规模以上化工企业都在化工园区进行布局和生产,化工园区已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支撑化工行业应对气候变化上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园区成为行业推进“双碳”目标的突破口。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目前重点化工园区可以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编制并执行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方案,践行能耗“双控”考核要求,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并作为项目入园评审要求等。 首先,编制“双碳”工作方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目前,各地已经陆续启动区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制定,部分化工园区与经济开发区也根据需要启动了自身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方案的编制。需要注意的是,“双碳”工作方案编制前要邀请第三方核查机构摸清区域排放量,找出减排空间和方向。同时要重点结合自身产业规划,提前明确重点吸纳和退出项目领域。 其次,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6月16日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各地区要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抓好“双碳”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排查本地区在建“两高”项目,科学稳妥推进拟建“两高”项目,深入推进存量“两高”项目节能改造。各地区要强力推进能耗“双控”,确保完成今年全国能耗强度降低3%左右的目标。内蒙古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偏高,今年3月份成为全国首个发布“双控”政策的地区,而4月份宁夏也开始实施“双控”政策。因此,化工园区要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对于不符合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产能置换、能效标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要求的“两高”项目,要严格把关。 

 再次,考虑将碳排放纳入项目审批今年2月6日,重庆印发《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开启了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先河。  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应积极推进‘两高’项目环评开展试点工作,衔接落实有关区域和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要求。”  由此可见,化工园区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碳排放计划和规模,在项目审批时就开始考虑将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支持所在区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好准备。

对于化工园区落实“双碳”目标提出两点具体建议:一是积极推进化工园区碳中和实施标准的制定。针对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化工园区是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着力点。虽然借助化工园区能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实施的效率,但践行化工园区的碳中和管理依然缺乏标准支撑,建议各方积极参与和开展化工园区碳中和标准的制定。  二是各地在碳排放权分配时应考虑提高化工园区内先进装置的排放额度。这有助于降低化工园区与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同时利于将排放企业进一步在化工园区集中,在CCUS技术经济可行性逐渐提高的未来,可以对CO₂实现集中吸收和消纳,为集中治理做好准备。企业:做好交易准备 研发减碳技术2021年3月10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与世贸组织兼容的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决议。CBAM决议最核心的内容是针对欧盟市场覆盖的进口商品实施碳定价,对不符合碳排放相关规定的与欧盟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欧盟将对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可见,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政策要求,也有可能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贸易措施。即使化工企业在今年尚未被列入全国碳交易系统,但仍有必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首先,要做好参与碳交易的准备通过国际间协定和国家自主减排方案,确定全国总体排放额度,中国政府将允许排放的碳配额分发给控排企业。2019~2020年全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重点化工企业将在“十四五”期间纳入。第三方机构每年对控排企业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控排企业碳配额充足时可以在交易中心进行销售,碳配额不足可以去交易中心购买其他企业的额度,还可以去购买经过审定和签发的林业、新能源等其他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目前规定这部分抵消量不能超过5%。另外交易中心还可以将碳配额以抵押、托管、碳债券等形式,进行再次开发。

全国碳交易系统已于今年7月16日启动电力行业的线上交易,预计其对应的碳排放配额可达40亿吨。在未来将造纸、化工等八大重点耗能行业全部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后,碳排放配额有望翻番,届时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作为化工企业,应主动做好自身的碳排放核查,为进入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掌握详实的碳排放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产品碳足迹,并应对可能征收的碳关税。  

其次,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碳减排技术目前,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依然很高,节能潜力巨大,化工企业有必要开展节能诊断分析,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算法进行能源利用高效匹配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节能手段。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重要一环,二氧化碳回收、存储和利用更不可忽视。CCUS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键技术之一,已经为多国所重视。碳捕集就是将化工行业利用化石能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富集的过程;碳封存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储存于地质构造中,实现与大气长期隔绝的过程;碳转化则是通过化学、生物等各种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价值的目标产物,如二氧化碳制化学品及燃料等。做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未来全球实现大规模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长期绝对减排和能源系统深度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选择。

综上所述,建议化工企业要适时开展碳核查,摸清自身碳排放家底,做好碳管理、碳交易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提升碳排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有必要进行企业能耗监控,过程排放监控,建立碳排放登记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将其作为建设智慧化和绿色化工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即使碳排放配额供给逐步压缩,相信做好准备的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也能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抢占先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