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十四五”,炼化行业如何绿色发展?院士、专家来支招儿了……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石油炼化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实现其绿色发展意义重大。那么,炼化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目前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我国化工产业又有哪些绿色发展政策?

11月12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江苏省化学工业协会、北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全国炼化与下游产业发展(北海)大会”,与会院士、知名专家纷纷探讨了炼化的发展方向、最新研究进展和产业应用等。

多措并举,合力助推石化绿色发展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 李中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李中在致辞中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将是我国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成品油已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挑战,我国炼油行业转型在即。炼化一体化成为炼油行业向下游延伸发展的重要方向,但高端产品技术不足成为制约炼化一体化向深度转型的关键短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水处理技术中心研究员 高从堦

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水处理技术中心研究员高从堦指出,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目前发展面临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和资源利用率低的“两高一低”和环保标准更加严格的问题。膜技术可应用于石化行业诸多领域,在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中主要有固液分离、液液分离、气体分离、气固分离和强化技术五大方面的应用,可助推行业高质量、绿色化发展。

但膜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石化行业工艺过程极其复杂,对膜性能和品种要求极高;二是膜工艺技术开发力度不够,嵌入石化行业主流程难度大;三是膜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受到相关行业制约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高从堦提出以下建议:

◆ 从政策层面:

1

鼓励已有膜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分子筛绿色工艺,膜反应器技术、中水回用技术、油气回收技术、氢分离技术等;

2

编制膜技术中长期战略规划,结合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膜技术的实验室研发、工程放大和产业推广;

3

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建立膜技术研发单位和石化企业的高效合作平台,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4

建立膜材料和膜过程原始创新研究体系,着力开发颠覆性膜技术促进石化行业绿色发展。

◆ 从技术层面:

1

优化设计膜结构,提升膜通量和抗污染能力,推进石化行业分离过程的绿色发展;

2

加强特种膜原位过程技术开发,促进石化行业高温、反应等苛刻工业过程的绿色发展;

3

重视原始技术创新,力争形成石化行业的颠覆性技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研究员 常纪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指出,要实现205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今后GDP的年均发展速度至少应为5%~7%。在这个时代背景下,2030年我国将实现碳排放达峰,要在其后的30年时间内实现碳中和,难度较大。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可以科学采取如下部署措施:

一是开展全社会的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大转型,实现绿色和低碳发展,从面上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二是开展能源大转型,大力发展氢能、太阳能、风能,稳妥推进核能,减少对传统化石原料的依赖,深度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是采取措施对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相统筹,对传统大气污染的排放管控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对pm2.5和臭氧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对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相统筹,对污染防控和健康保护相统筹;

四是建立统筹的体制、制度和机制化,即对一些碎片化的改革政策措施予以整合和优化,扬长项,补足短板领域,强弱势方法;

五是以问题为导向,对生态文明体制和制度进行集成创新;

六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机制,探索建立能源产业创新体系、绿色产业认证体系、气候变化融资体系。

炼化一体化亟待深度转型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曹建军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曹建军指出,我国炼化产业发展成就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炼油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具体表现为:开发了一批支撑炼油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掌握了引领市场发展的油品质量升级技术;开发了形成效益增长的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具备千万吨级炼厂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配套能力;节能减排和清洁安全生产技术普遍推广。

二是攻克多项“卡脖子”化工技术,部分技术国际领先,具体表现为:重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乙烯、芳烃及其下游部分石化基础材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到具备自主成套技术的发展;具备了利用自主技术设计建设百万吨乙烯、百万吨芳烃工程的能力;主要合成橡胶品种全部形成具有自有技术的成套工艺;高端材料技术快速发展,部分技术取得突破。

未来,炼化产业应重点关注炼化产能过剩、能源安全、碳中和、结构调整、市场化等重大问题。

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乙烯芳烃室专家 贺来宾

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乙烯芳烃室专家贺来宾介绍,目前,芳烃产业现状为:

一是芳烃产业全球产能过剩,东北亚和中国占比较高,中国PX产能相对于需求仍有不足,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是民营聚酯企业向上延伸产业链的冲动强烈,炼化一体化和油品需求接近峰值的现实情况使得现有炼化企业同样拥有扩展芳烃产能的欲望;

三是产业发展集中度趋高,单套生产规模集中在150万~250万吨/年,区域产能近800万吨年,多产化学品的炼化一体化配置,基于煤炭的热、电、气联产,使得新建装置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四是聚酯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转移,上下游一体化趋势明显,小型的独立PX生产企业夹缝中生存。

未来,芳烃新技术的研发方向为:

1

原料低值化:

基于对二甲苯装置生产成本构成、劣质油品资源溢出及炼油向化工转型的 发展需求,开发低成本的非重整源头的BTX芳烃生产技术 催化柴油(LCO)、乙烯焦油、重整重芳烃。

1

结构调变技术:

结合甲醇引入的芳烃间结构调整技术( 甲苯择型歧化、重芳烃轻质化、甲苯甲基化、甲醇制烃苯甲基化),优化开发芳烃转移技术及组合工 艺,使得同等原料情况下获得更高的目标产品收率。

3

流程简单化:

开发短流程的PX生产、PX富集和PX分离技术(优化碳八+结晶分离+液相异构化、分子筛膜分离、柱芳烃分离、乙苯抽提)。

4

产品精细化:

碳九芳烃中分离三甲苯和四甲苯、碳十及以上物料中提取萘、甲基萘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所长田斌介绍了“一带一路”下的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所长 田斌

天津大学教授、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鑫钢介绍了新型分离技术及其在催化裂化分离中的应用。

天津大学教授、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鑫钢

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延亮介绍了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开发与应用。

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延亮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