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做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植树造林……如今,绿色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倡导和日益普及的新时尚。然而,从熟悉到接受再到践行,依旧是一个需要长期养成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都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因此,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成为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我国的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从绝对数上说,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中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日益增加,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度已经超过了60%,2020年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度高达73%。天然气作为绿色能源的象征,仍无法满足每年10%的增量需求。

2020年,中国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政府作出的承诺,更需人人参与,践行绿色理念。政府层面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抓好重点领域减污降碳。作为个人要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从日常生活点滴做到节能减排。比如,家里照明使用节能灯并且会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用淘米水洗菜、浇花,节约用水;家里的东西坏了,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会轻易丢弃或再利用,尽量让它再发挥作用。我们要正视自身需求,改变生活习惯,不一味追求‘新’,这样既能省钱,又能物尽其用。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不体现着以物质节制带来精神提升的满足感和价值观。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毛泽东吃穿用度极为节俭,他的睡衣整整用了20年,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最后工作人员觉得实在太旧了,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毛泽东不同意,到 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如今我们倡导艰苦朴素、节制物欲,抵制浪费、崇尚节约,倡导绿色低碳、文明之风,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诚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此,我们不能否认。但我们也绝不能抛弃节俭的美德,放眼未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必将是社会主流。当我们通过接续奋斗告别物质匮乏之后,对生活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之时,健康将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主题,那么绿色低碳、更节约、更环保必定是未来人们生活的主流方式。我们倡导绿色生活,并不是仍然推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从前人的优良传统中牢记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既是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也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

实现碳中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希望大家都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